《投資最重要的事閱讀心得14: 第10章 抵禦消極影響》
想得到更多的渴望、擔心錯過的恐懼、與他人比較的傾向、
群體的影響以及對勝利的期望... 結果不斷的重複錯誤。
無效性, 錯誤定價、錯誤認知以及他人犯下的過錯, 為優異表現創造了機會。
利用無效性是卓越的唯一方法。應該站在與那些錯誤相反的一邊。
為什麼會產生錯誤?
人類受心理和情感支配, 很多人會通過分析得出相似的結論,但是因各自
所受心理的影響不同,他們所採取的行動各不相同,
最大的投資錯誤是來自心理因素。它們大多歸屬「人性」之列。
第一個 侵蝕投資者成就的情感是~ 對金錢的渴望,尤其是當這種渴望
演變成貪婪的時候。大多數人投資的目的是賺錢,有些人將投資視為一種
智力訓練,金錢也是衡量成功的標準。
金錢本身可能不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標,但它是人們財富的計量單位.
努力賺錢並沒有錯。
對利潤的渴望, 是驅動市場及整體經濟運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。
危險產生於渴望變成貪婪的時候,
貪婪時常驅使投資者加入逐利的人群,並最終付出代價。
貪婪與樂觀相結合,令投資者追求低風險高收益策略,高價購進熱門股票,
並在價格已經過高時抱著增值期望繼續持股不放。
事後人們才發現問題所在:期望是不切實際的,風險被忽略了。
第二個 心理因素是~ 與貪婪相對應的是恐懼。
恐懼是一種過度憂慮,妨礙了投資者採取本應採取的積極行動。
第三個 因素是~ 人們容易放棄邏輯、歷史和規範的傾向。
這種傾向使得人們願意接受任何能讓他們致富的可疑建議……只要說得通就行。
查理·芒格引用德摩斯梯尼的話作了點評:
「自欺欺人是最簡單的,因為人總是相信他所希望的。」
投資的目的是嚴肅的,在投資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懷疑…
剖析金融災難的時候有兩句話:「好到不像真的」和「他們在想什麼」
投資者往往在貪婪的驅使下,輕易地摒棄或忽略了以往的教訓,
約翰·肯尼思·加爾佈雷思說「極端短暫的金融記憶」
使得市場參與者意識不到這些復發性與必然性:相同或相似的情況再發生時,
通常會被年輕的, 超級自信的新一代當做金融領域以及更廣闊經濟領域的
創新發現而追捧。
當市場個體或一種投資技術, 獲得短期高額收益時,它通常會吸引人們的
過度崇拜。我將這種獲得高額收益的方法稱為「銀彈」
然而銀彈並不存在,沒有任何策略能夠帶來無風險的高收益率。
銀彈存在的信仰終會導致滅亡。
是什麼促成了銀彈信仰呢?
最初通常存在一定的事實基礎,這一事實被發展成冠冕堂皇的理論,開始四處遊說。
隨後這一理論帶來了短期利潤,無論是因為理論本身確有一定價值,還是僅僅因為
新信徒的購買行為推高了目標資產的價格。最後會出現兩種表象:
第一 存在一種獲得必然財富的方法;
第二 方法的效力引發狂熱。
就像沃倫·巴菲特2010年6月所說的那樣:
「居高不下的價格就像是一劑麻醉劑,影響著上上下下的推理能力。」
爆裂之後, 這種狂熱被稱為"泡沫"
第四個造成投資者錯誤的心理因素是 "從眾"
即使群體共識存在顯而易見的荒謬, 而不是堅持己見的傾向。
在《市場是怎麼失敗的》一書中阿希教授在20世紀50年代所做的經典心理實驗。
阿希請被測試組對看到的情況作出判斷,正如阿希說『我們對他施加了兩種
相反的力量:他自己的感覺,以及同組人一致的群體意見。』」
真正的受測對像忽略自身所見與同組人保持一致的比率很高,
即使其他人明顯是錯誤的。這個實驗顯示了群體的影響力,它啟發我們,
應該對群體共識的正確性持保留態度。
「就像所羅門·阿希20世紀50年代視覺實驗中的參與者一樣,」
「許多不贊同市場共識的人會感覺受到了排斥。
最終真正瘋狂的,是那些不懂市場的人。」
第五個心理影響是 "嫉妒"。
無論貪婪的負面力量有多大,它還有激勵人們積極進取的一面,
在投資領域,投資者大多難以坐視別人賺錢比自己多這一事實。
第六個關鍵影響因素是"自負"。
在下列事實面前保持客觀和審慎具有極大的挑戰性:
善于思索的投資者會默默無聞地辛苦工作,在好年份賺取穩定的收益,
在壞年份承擔更低的損失。
他們避開高風險行為,因為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不足並經常自省。
在我看來,這是創造長期財富的最佳準則, 在短期內不會帶來太多的滿足。
謙卑、審慎和風險控制路線並不那麼光鮮亮麗。投資往往是一種魅力藝術。
最後一種我稱之為"妥協"
常出現在週期後期的投資行為特徵。投資者會盡他們的最大努力堅持
自己的信念,但是當經濟和心理壓力變得無法抗拒時,他們放棄並跟風倒。
一般來說,踏入投資業的人都聰明過人,學識豐富, 見多識廣並精於計算。
他們精通商業和經濟的微妙之處,也瞭解複雜的理論。
多數投資者都能夠得到關於價值和前景的合理結論。
但是還有心理因素和群體影響的介入。
在大多數時間裡,資產被估價過高並持續增值,或者被估價過低並持續貶值。
最終這種傾向會對投資者的心理, 造成不利影響。
你捨棄的股票別人在賺錢,你買進的股票在日益貶值,你認為危險或者
愚蠢的概念,熱門新股、無收益的高價科技股、高槓桿的抵押貸款衍生品,
日復一日地被宣揚與傳播著。隨著定價過高的股票走勢更好,或者定價過低的
股票持續下跌,正確做法變得更加簡單:賣掉前者,買進後者。但是人們不這樣做。
自我懷疑的傾向與別人成功的傳聞混雜在一起,形成了一股使投資者作出
錯誤決定的強大力量,當這種傾向持續時間加長時,力量的強度也會增大。
這是另外一種我們必須對抗的力量。
得到更多的渴望、擔心錯過的恐懼、與他人比較的傾向、這些因素幾乎是普遍存在的。
它們對大多數投資者的結果就頻繁的不斷重複發生的錯誤。
我們一直在這裡談論的是:貪婪、恐懼、自欺、自負
20世紀90年代是股市的全盛期。年平均收益率達20.8%。
這樣的結果足以讓投資者產生樂觀情緒,欣然接受看漲題材。
最初幾年成長股的表現比價值股略好, 可能是已經在80年代取得良好業績的價值股,
沖高回落所致, 同樣提高了投資者高度重視公司成長潛力的意願。
投資者為技術創新著迷。科技企業家和電信企業家受到追捧。
科技股上漲,吸引更多人買進,股價繼而進一步上漲,像往常一樣表現為不可阻擋
的良性循環進程。因為公司表現好,所以科技股的表現將勝過其他股票。
更多的科技股將被納入股指中,它們在經濟中重要性將不斷提高。
指數基金和模仿指數的隱蔽型指數基金將買入更多的科技股,積極投資者也將跟進。
更多的人會制訂401(k)養老計劃,提高投資組合中股票的比重,以及科技股
在股票中的比重。因此科技股必須上漲,而且上漲速度必須超過其他股票,
只有這樣才會繼續吸引更多的購買。
所有現象都在短期內發生了事實,助長人們對這一理論的輕信。
IPO首次公開募股的科技股, 在發行首日就上漲數十甚至於數百個百分點,
必勝者的姿態,尋求IPO成為普遍的狂熱。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,IPO特別有蠱惑性。
大致情形如下:
辦公室裡坐你隔壁的傢伙告訴你他在買一個IPO。你問他這個公司是幹什麼的。
他的經紀人告訴他發行首日股價會翻番。你說這很荒謬。一星期後他告訴你,
他的股票沒有翻番, 而是變成了原來的3倍,但他仍然不知道這個公司是幹什麼的。
幾次之後,這個過程開始變得令人難以抗拒,你知道這毫無道理可言,
但是你不想繼續讓人感覺你像個傻子似的。典型的妥協表現是,
接下來的某公司的IPO你買進了幾百股……並且因為你這樣的新買家的買入行為,
這把火有越燒越旺的勢頭。
投資了成功的創業企業的風險投資基金吸引了高度關注和大量資金。
谷歌上市那年,為它提供種子資金的風投基金上漲了350%。
科技股投資者的智慧得到了媒體的盛讚。受經驗和懷疑的限制最少的人,
因而也是賺錢最多的人,大多30甚至20多歲。他們的成功只不過受益於非理性市場,
前面關於所有的泡沫都始於一點點事實的見解嗎?在這個的例子中,
科技的巨大潛力就是事實的種子,隨之而來的看漲理論為之添加了肥料,
看似永不停息的價格上漲進一步推波助瀾。
對科技、電子商務和電信股票的狂熱追捧,都源自這類公司的潛力。
挑戰在於指出它們中哪一個是制勝投資,以及它們現在實際價值幾何……
現在說科技、互聯網和電信即將盛極而衰好比螳臂當車,但它們已經從
巨大的繁榮中受益,應抱著懷疑的態度審視它們。
每當投資熱過氣的時候,《華爾街日報》就會用一張表格來顯示由此造成的損失,
典型股票通常會跌90%或更多。
在科技泡沫破滅的時候,表格上顯示的損失在99%以上。
科技發展的確已經改變了世界。成功企業有著巨大的價值,報紙業和CD業等行業
受到了深遠影響。但同樣顯而易見的是,投資者在泡沫中往往置常識而不顧,
他們忽略了很多事實: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會成功,股市會有漫長的震盪過程,
提供免費服務難以盈利,以高市售率
(因為沒有利潤,所以不能用市盈率)定價的虧損公司的股票有著巨大的風險。
貪婪、興奮、不理性、喪失懷疑以及忽視價值,令人們在科技泡沫中損失慘重。
它還使許多聰明過人、訓練有素的價值投資者在泡沫破裂的歲月裡看起來愚蠢不堪。
避免在泡沫中賠錢的關鍵是,當貪婪和人為錯誤導致積極因素被高估、消極因素被忽視時,
"拒絕跟風"。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,棄權的人並不多,在暴跌中恐懼過度的投資者來說,
關鍵是避免賣出, 也許更恰當的做法是買進。
(泡沫不一定是崩潰的必然結果,但崩潰一定是泡沫的必然結果。)
對於大多數人來說,在科技泡沫時,抵制買進的誘惑很難,在信貸危機全面展開時,
抵制賣出的慾望更難, 此時買進的難度還要更勝一籌。
投資者究竟要如何對待這些促使他們作出愚蠢投資的心理衝動呢?
首先認識它們,這是我們獲得勇氣的第一步。
其次, 要現實, 免疫的投資者會將自己置於危險境地。
如果這些因素的影響大到改變整個市場,憑什麼它們不會影響你?
如果一個牛市強大到可以令成年人無視過高的估價, 甚至承認永動機的可能性,
憑什麼它不會對你產生同樣的影響?
如果一個無限損失的故事恐怖到令別人廉價拋售,又有什麼能阻止它不令你做同樣的事情?
在別人都在買進、專家態度樂觀、上漲理由充分、價格不斷飆升、風險最高的人,
不斷獲得巨額收益的鼎盛期,抵制買進是很難的(賣出更難)
相反在股市跌入谷底、
持股或買進似乎會帶來全盤損失的時候,抵制賣出也是很難的(買進更難).
簡單的解決方案是不存在的:沒有告訴你市場已經擺向非理性極端的公式,
沒有保證你永遠做出正確決策的完美工具,也沒有保護你不受消極情緒影響的魔法藥丸。
正像查理·芒格說的:「沒那麼簡單。」
該用什麼樣的武器提高自己的勝算呢?
對內在價值有堅定的認識。
當價格偏離價值時,堅持做該做的事。
足夠瞭解以往的週期—
要提高自己在投資上的勝算,要透過閱讀和跟是老手交談,以了解過去的股市週期。
從中知道當市場過度膨脹(泡沫)或者過度萎縮(下跌導致恐慌),
都會懲罰一般投資人,而不是對投資人有益。
透徹理解市場對極端市場投資過程的潛在影響一定要記住,
當事情看起來「好到不像真的」時,它們通常不是真的。
當市場錯誤估價的程度越來越深以致自己貌似錯誤的時候,願意承受這樣的結果.
與志趣相投的朋友或同事相互支持.
這些方法並不一定奏效,但它們能夠賦予你可以一搏的機會!
巴小智 2016.5.31